新春走基层│冬奥会赛场内外频现“沈阳制造”

  • 时间:3年前
  • 浏览:90次

北京冬奥会在全球瞩目下拉开帷幕。赛场内外频现“沈阳制造”,展示了制造企业的“专”与“精”,更为沈阳带来了一份惊喜与荣耀。

威猛“擎天柱”

保障场馆电力

赛事期间,在北京赛区速滑馆外,一辆长10.87米、2.5米宽、4米高的亮黄色“擎天柱”将长驻待命。它是氢能源发电车,职责是为场馆提供应急电力保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时,这辆应急车也曾在天安门广场上亮相。

据悉,这辆氢能源发电车的核心部件储能飞轮就来自于一家沈企——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李文东介绍,飞轮储能+氢燃料电池的绿色UPS电源车方案,在提供高质量电力供应的同时,不产生碳排放,非常契合“绿色奥运”的环保理念,同时消除蓄电池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

“在比赛期间,如果场馆突然停电,氢能源发电车将瞬间启动工作,利用飞轮储能技术实现无间断供电,场馆内将感受不到任何断电的迹象,保障比赛正常进行,确保转播、安保、技术、后勤等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李文东说。

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内国际发明专利40余项,在全磁悬浮轴承等核心技术领域全球领先,承担辽宁省、深圳市重大科技专项研发项目,也是我国飞轮储能标准制定企业。

贴心“暖手宝”

小手套大乾坤

在2月4日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登场时集体戴的礼仪手套,出自沈阳一家专精特新企业——沈阳保力威防护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几天前,被网友们称为“冰雪公主”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还在自己的抖音账号上展示过这副手套,评论区排队追问同款。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保力威共为北京冬奥会生产了12个品种、两万多副手套。根据奥组委相关专家要求,礼仪手套根据运动员的实际需要“量手定制”,是工人们一针一线手工缝制而成,以确保每副手套都没有一丝瑕疵。礼仪手套有三种颜色,男官员和女官员为藏蓝色和酒红色,运动员均为中国红色。

这家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从事包括特种防护手套等产品的研制和生产,目前有员工300余人,年产各类手套四五十万副。相关产品还曾先后服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重大赛事和活动。

冬奥“翻译官”

“沈阳小牛”助力

北京冬奥会上,多国代表团云集,实现无障碍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自主研发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及语言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赛会应用。

据悉,这是由科大讯飞公司牵头研发的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包括智能会议系统、赛事多媒体会议办公和信息发布系统、便携式翻译设备、穿戴式翻译设备、智能问答设备、冬奥公众服务App等。平台能准确提供多语种语音、文字、图片交互翻译服务,用科技打造沟通无障碍的北京冬奥会。

在该系统的研发中,沈阳“小牛翻译”承担四个课题中的第二项——具有冬奥特征的多语种机器翻译关键技术研发。这是平台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可实现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小牛翻译”总裁张春良介绍,两年来,东北大学小牛团队完成了多语种机器翻译关键技术攻关课题,为“科技冬奥”贡献力量,也让更多人体验到机器翻译的应用场景和实用价值。

据了解,2018年“小牛翻译”开放平台入选工信部首批“2018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小牛翻译”目前已支持中文为核心的304种语言互译,成为全球支持语种最多的机器翻译系统。由于掌握了机器翻译引擎研发中的核心技术,“小牛翻译”正在快速拓展市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 黄超

Copyright @.Some Rights Reserved.|赣ICP备18008510号-5|Theme by Cn+网络, Soft by ZBlogPHP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业务合作
×